湿地生态系统——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

发布时间:2020/10/16,浏览人次:2478

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


一、要制止湿地面积的日益缩减

   湿地是自然界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,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。在提供物种栖息地、维护生物多样性、提高水质、保护环境等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。但目前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严重,它属于生态系统中受威胁最重的系统之一。面积丧失严重。过去30年,在所有国家,湿地的转化十分迅速。尼日利亚阿代贾河的洪泛平原因修水库而减少了300km2。美国大陆原有湿地0.87亿hm2,现剩下不到一半。据统计,20世纪70年代中期,美国48个大陆州的河口和淡水湿地仅4007万hm2,自那时以来,可能又有121~162万hm2湿地消失了。迄今湿地仍以每年80000~160000hm2的速度消失。印度的红树林湿地面积几乎减少一半;泰国的红树林湿地从368000hm2降至290000hm2以下。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在外来因素作用下退化和丧失状况比较严重。

   因此,严禁盲目围垦已成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首要任务,有的要坚决采取退田还湖的措施、尤其是在世界湿地资源中有特殊重要性的地区。


二、合理控制、调节水文,改善湿地生境

   水是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基础之一。人通过控制湿地生态系统的水量使之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。水位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,水位的调整能控制植被、改变植被多样性,以及恢复退化了的湿地,以此控制野生动物的种类。瑞典、丹麦一些国家发现降低水位后湿地的涉禽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增加,而水禽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少。

   与此同时,要关注水质。水质是湿地兴衰的保证。尽管湿地具有净化水中毒物、杂质的功能。但如过度排放也会引发湿地的衰败。适量排放优化水质也就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打下基础。国内许多事实表明,湿地水质良好、环境条件改善了,鸟类等湿生生物则繁茂。


三、把合理利用与自然保护相结合

   把适度开发利用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,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,又能达到提高能量利用的目的。湿地是具有多种经济的自然资源,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。如对部分开发农田或牧区的湿地要改变传统耕作制度,可以畜牧业为中心规划,组建合理的结构、协调系统中生产者、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比例关系,组建成一个多层次的良性循环体系。我国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,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,光照充足,雨量适中,可选择种水稻为主,既可作“粮仓”亦可继续保持湿地系统。


四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研究

   涉及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方面很多,这儿拟出一些紧迫的课题。
   首先,要明确湿地的概念问题。至今难以给出湿地确切的定义。有的国家,如美国鱼类及野生生物保护机构强调:“…有浅层水,以挺水植物为特征。”而加拿大湿地保护机构的Zoltai是“……水位接近或超过土壤表面。”强调湿地的土壤条件和植被。后来,美国有的机构指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。这些观点涉及到湿地本身,有关湿地的开发与管理对策的一些问题。
   其次,对湿地起源、形成、发育的历史背景、发展过程及调控机理模拟研究。
   湿地是一个独立系统,有它自身形成和演化规律,因此要加以研究,特别要对其调控机理加以深入模拟研究。其成果可应用于衰退湿地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,并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指导。
   第三,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主要包括湿地功能评价和湿地环境评价。湿地功能评价是对湿地内部过程的分析比较,着重系统整体功能状况,是系统自身组分、结构和功能的体现,可用湿地机理模型。湿地功能评价目前尚无公认的等级标准和体系,有待研究建立。湿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对策,做到可持续地利用湿地资源。


timg (2).jpg

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


——摘自科学出版社·蔡晓明编著·《生态系统生态学》·第三篇 自然生态系统·第十七章 第六节

相关资讯